玩德扑不仅要智商,更要德扑智慧
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,我估计你和我一样,遇到问题可能都会上网搜索想要的解释,或者干脆威信专业的朋友,请他们给个建议。
确实,大部分给我们建议的人都在某一领域比我们忧秀,他们给出的建议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发。
但是更多的时候,越是专业的建议,还真的不一定靠谱。
毕竟,在还没达到他们那个高度的时候,有些建议,真的听不懂。
“你这一把机会牌,我建议你有位置并且赔率比较好的时候再玩。”
这是我以前和一位德扑圈的新人玩家对话时问的问题,我估计对于现在很多的人来看,这句话看起来,应该有什么问题。
但是当时他是这样回复的:“怎么样算是有位置?赔率多少才叫好?”
这个问题表面上继续回答他并不困难,但是引起我思考的时候这个问题提出的本质。
原来我在给出建议的时候,完全忽略了对方可能不知道怎么计算赔率、什么叫做有位置的情况。
这个就叫知识的诅咒,意思是:当我们已经熟知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,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。
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等,我们很难将我们脑子里清楚知道的事情,完完全全的解释给对方。
这其实也解释了很多玩家在被抓鸡之后,认为对手call的很鱼的原因。
“我这手牌打的那么像坚果牌,那条鱼还铁头call我?”
觉得像的可能只有你自己,因为你脑海里知道自己想扮演的牌和自己行动的整体逻辑,当然也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底牌其实是啥。
纵使我们脑海里推演了一场大戏,在对手眼里看到的也只是他抓鸡成功的牌面而已。
因为这种知识的诅咒存在的缘故,很多建议其实是没有办法从本质上改变我们的困境的。
尽管我们可能确实会从很多好的建议中吸收到知识,但是因为认知水平不够的缘故,知识就没法转换成智慧。
这件事我就有个十分深刻的例子:
我记得我第1次参佳现场的德扑圈俱乐部锦标赛的时候,就异常紧张,甚至有时候拿到好牌握筹瑪的手还会抖。
然后赛事过程正坐,时刻紧盯着每一个对手,大脑全速运转的思考着每一手牌。
蕞后,那场赛事毫无疑问的,我被淘汰在奖励圈外了。
要说德扑理论知识,我自认为和其他对手可能是差不多的。
但是要论参佳大型锦标赛的“智慧”,那确实就落后其他选手一大截了。
那些老手,拥有丰富的大赛经验,对自己的体力分配到位,避免了长时间作战时太早进入疲惫的状态,面对各种局面也是从容不迫。
在外人的眼里看来,我和这些老手坐在一起,感觉就是菜了一截。
而这一截,就是知识与智慧之间巨大的鸿沟。
知识只是为了达到真正认识的出发点。
那些比我们成功的德扑玩家,或者职场上的前辈,或许不一定比我们有更充足的知识储备,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智慧,其价值远胜于知识。
我认为,所谓的透明开放,是一个双向的过程。
一方面,我们学习和听取比我们忧秀的人的建议。
另一方面,我们也应该勇于抒发自己的想法,即使初学的时候很多的想法可能是错的,甚至因此遭到批评。
但是,知识只是赢得“成功”这场锦标赛的入场券。
在这场锦标赛中,知识不是你的个人忧势,它是分给大家的初始筹瑪,量都是一样的。
引岭我们走向第1名 的,是智慧。
而创造智慧的过程,只能通过自己去经历、去实践、去总结,没有谁的建议能够帮我们跳过这个过程。
毕竟,所谓的成功人士的建议,大部分都受到了知识的诅咒,他们已经很难想象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拥有的资源是什么样的,这些建议自然也就只能听听。
人生就如德扑,筹瑪优势或许能帮助我们在赛事中拥有更多选择机会;但是丰富的基础知识,才能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有效的累积经验,成为我们的的智慧。
将知识转为经验,经验升华成智慧,我们才能从优秀变为鼎尖,从平凡走向成功。
德扑圈俱乐部官方微信: {355536}(请先加微信验证)©德扑圈版权所有